距开幕还有0

长沙国际绿色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
博览会暨世界建造业大会

Changsha International Green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Industrialization Expo & World Construction Conference

时间:2024年11月7日-9日

地点:长沙国际会展中心

(地铁2号线/4号线,光达站)

“装配式+”打开湖南株洲建筑产业新天地

这个春天,对装配式建筑行业来说,格外特殊。

 

快速建成的武汉火神山、雷神山医院,将装配式建筑高效、标准化的优点尽数展现。3月20日的股市,对这一行业,也青眼有加。

 

其实,过去一个月以来,株洲装配式建筑产业也屡有动静:湖南中天杭萧钢构在全市率先复产,湖南飞山奇新型环保建材制造基地落户金山工业园,首个正式行业管理细则出台。

 

以如此特殊的方式再次“露脸”,虽非行业所愿,却引发深思。眼下,株洲装配式建筑渐成规模,生产能力逐步提升,危中寻“机”,关于理念渗透、产业链布局等思考,又将如何转换为发展新动能?

 

湖南中天杭萧钢构装配式建筑基地生产车间内,火花飞溅,生产正忙。

 

一次亮相:委以重任,紧急破题

 

让“床等人”,火神山医院,1000张床位,10天建成;雷神山医院,建筑面积7.99万平方米,15天建成。

 

“中国速度”让湖南五建筑工董事长鲁滔感到自豪,“我们看到了‘装配式+应急’绽放的光彩。”

 

据《经济观察报》报道,火神山医院每一间病房中的受力骨架和隔墙板材,都是在工厂里加工好后,直接运到工地按型号安装。“火神山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,如果用传统混凝土建造工艺,耗时至少一年。”鲁滔说。

 

在中天杭萧副总经理刘志远看来,施工速度快仅是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优点之一,“其构件可以回收再利用,材料回收率超过90%,是联合国认可的绿色建筑,也符合绿色生态发展要求。”

 

在这场“战疫”中,全国多地的临时救助建设都运用到了装配式建筑技术,这给行业带来信心。“两所医院建造过程中亿万‘云监工’的见证,使装配式建筑的普及度和社会认同度大大提升,这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注入强劲的推动力,这让我们感到兴奋。”株洲国信伟大建工总经理王湘志说。

 

2017年,我省出台指导意见,明确到2020年,全省市州中心城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%以上。“发展并推广装配式建筑是‘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’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建筑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。”市住建局总工程师曾靖认为。

 

本土现状:产能已具备,“隐忧”待破解

 

湖南飞山奇新型环保建材制造基地破土动工。

 

湖南飞山奇新型环保建材制造基地项目效果图。

 

3月3日,荷塘区金山工业园,湖南飞山奇新型环保建材制造基地破土动工。这意味着,我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在继PC(混凝土)预制件、钢构件生产能力之后,又迎来配套企业。

 

目前,中天杭萧可年产钢管束构件6万吨、钢梁柱2万吨、楼承板100万平方米;五建筑工PC构件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立方米;株洲国信伟大建工也集PC构件设计、生产、施工于一体。

 

尽管眼下株洲装配式建筑产业已初具规模,但企业的“隐忧”也不少。

 

成本,成为打入市场的“拦路虎”。市内一家建筑企业负责人透露,虽然装配式产品优点多,但目前装配式建筑造价成本比传统浇筑方式每平方米高出200元以上,没有市场优势。

 

“从设计端就要植入装配式建筑的理念,如果设计与产品、施工不配套,将直接造成项目建设成本增加,周期延长等问题。”王湘志举例道,预制楼梯相较于传统现浇楼梯更环保、高效,但在实际应用中,楼梯的设计仍采用传统思路,没有形成标准,进而导致生产模具不断更换,成本增高,施工也并未便捷。

 

装配式建筑并未改变建筑本身,而是改变了建设方式,而天差地别的建设方式,急需专业的产业工人。一位房产开发商曾向鲁滔感叹:“很多农民工都弄不懂装配式建筑。”“培育现代化产业工人,是我们企业‘活下来,走下去的根本。”鲁滔说。

 

任何具有革新意义的新技术推广应用初期,都会面临上述成本溢增、人才匮乏等问题。在曾靖看来,问题背后的呼唤是:产业要赶紧成“链”。

 

“有了产业链,协同发展效益递增和成本递降体系才会逐步建立,行业起步就更有保障。”曾靖认为,当务之急是通过政府引导形成行业共识,待理念渗透至各环节,各方应尽快建立产业链上的利益共同体。

 

机遇:“装配式+”延伸,本土新政护航

 

在我市,中天杭萧、五建筑工、株洲国信伟大建工三家企业都能提供“设计+生产+施工”的全套装配式建筑应用解决方案。抗疫期间的“装配式+应急救援”顺利通过检验,让各企业都开始思考未来的产品方向。

 

“不能总是盯着城市高楼大厦了,‘装配式+应急救援’所激发的活力,应该让我们看到‘装配式+乡村振兴’‘装配式+公共设施’等新模式现代制造皆有可为。”五建筑工总工程师谭永华认为。

 

王湘志则表示,将从打造装配式建筑精品项目入手,加快科技创新和智能建造步伐,整合行业上下游资源。

 

信心来源于2月14日印发的一份《株洲市绿色装配式建筑管理细则》(下称《细则》)。这份由市住建局、市发改委、市财政局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印发的《细则》,对建筑立项与规划、招投标、设计、施工、销售、竣工验收全环节分门别类作出规定,并明确责任部门,确保装配式建筑各项要求贯穿建筑项目全流程。例如,在立项环节,绿色装配式建筑项目技术认定通过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。

 

近年来,我市绝大多数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造的项目集中在诸如建宁驿站、市民中心以及部分学校等以政府为主导的建设项目。这次,实施主体有了变化:《细则》规定,除了规定项目外,市中心城市老城区居民小区新建(改扩建)且建筑高度100米以下社会投资的商品房项目要求实施装配式技术建设。

 

还有超前的、真金白银的奖励。《细则》明确,将对符合条件的商品房装配式建筑项目给予3%的不计容奖励和60元/平方米财政资金奖补。其中的容积率奖励在工程规划许可阶段就要落到实处。

 

“可以预见,新规将调动市场积极性,提升需求侧,从产业链谋篇布局,为推动株洲地区装配式产业的发展又注入一针强心剂。”鲁滔评价道。

 

【记者手记】落实 自强 开拓

 

说起产业发展,总离不开供需关系。多年来,装配式建筑市场需求侧常被诟病“只算经济账,不算环保账”;而生产企业又被屡屡被指责“只考虑时间效率,不考虑时代使命”。

 

这些“站在云端看问题”的说法,未免有失偏颇。新技术从普及到应用的磨合过程,就是整个社会知识更新、利益团体重构的过程,观望、等待、计算得失,是人之常情,也是人的认知规律使然。

 

但政府引导就要摈弃经验主义,用实打实的政策带给供需双方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利益。于是有了《细则》。《细则》有着令人惊讶的细致,与其说将引导要求贯穿整个行业全流程,不如说将产业需求分解到各部门——在本土市场仍处于启蒙状态的情况下,这样的助推,无可厚非。政策扎实,接下来就看落实。若只是纸上谈兵,产业发展恐梗阻依旧。

 

企业也要更清楚地认识到,产业始终要走入市场,要在产品与应用上不断开拓创新,提高竞争力,削弱政策依附性,否则将毫无避险能力。

 

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装配式建筑走入聚光灯下,一份实打实的《细则》又刚好出台,株洲的装配式建筑产业,发展的动力会不会强劲一些?

来源:株洲网